泰鼎董事长王树木:PCB产业南迁,文化融合是最大关键
泰鼎-KY(4927)以生产印刷电路板(PCB)的中低阶硬板为主,不仅产品单价不高,也不争抢高阶板材市场,同时还要面对陆、日、韩与其他台商的竞争。强敌环伺之下,泰鼎依然在泰国闯出一片天。董事长王树木说,秉持能获利就是好产品的理念,培养坚实的公司文化,带动产品品质稳定,是泰鼎获利稳定成长的根基。
以下是记者与王树木的访谈纪要。
问:泰鼎一直固守硬板领域的原因为何?
答:其实公司也有评估过生产软板的可能,但我们的强项在大量管控,而非少量多样,更何况中低阶产品市场需求仍然庞大。就数据面来看,全世界PCB的需求金额将近2兆元(新台币,下同),其中传统2层到8层板的需求约30%,将近6千亿,泰鼎一年也才做100多亿,只占2%多一点而已,这么大的市场为何不去争取。
不过传统板单价低、技术低,因此管理门槛甚高,许多同业做传统板不赚钱并非产品廉价毛利低,而是管理成本让他们负担沉重。我们低成本的关键在于报废减少、人员稳定、产出增加,精确地把钱花在刀口上,泰鼎虽然无法以技术挂帅,但是可以将管理做到精致,让效益最大化。
民族性、低工资 泰国优势
问:时至今日在泰国发展的优势?
答:首先是民族特性,工厂既不高科技也无法全盘自动化,就会需要大量劳工,那么劳工的民族性和文化就显得至关重要。1个泰国人不会比1个华人强,但是100个泰国人绝对会胜过100个华人。每天生产PCB都会发生不少问题,泰国人拥有较柔顺的性情,当你愿意深入沟通,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会很老实、坦白的道出问题所在。若换成在其他地方,可能出于保护自己的心理,员工会找出很多理由来推卸责任,造成管理者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解决问题。
此外,全泰国的最低基本工资都差不多,加上泰国人乐天知命且安于一份工作的特性,离职率非常低。其次,一个作业员做到满单,工作28天含加班费、津贴等,差不多是1万9泰铢,不到4千块人民币,不论是稳定性或是人工支出,相较于大陆都来得更有优势。
再来是环保问题,大陆标准比台湾严格,泰国又比台湾还轻一些,而且泰国不算电子产业密集的国家,只要能合乎标准和规范,基本上不会有无限上纲的要求。若把环保成本量化,在大陆可能要投入几亿的设备,在泰国或许几千万就能搞定。
泰国首家回台挂牌台商
问:当初泰鼎为何选择回台挂牌?
答:公司要扩大规模、争取国际客户订单,需要扩充的仪器、设备、产能都得花不少资金,单靠原始股东已应付不来,上市筹资成为泰鼎不得不走的路。起初规划是要在泰国本地上市,经过实地观察发现,泰国全部的交易有90%是传统产业,电子业只有10%,未来筹资可能会有困难。但在台湾电子业平均每日股市交易约5成,热络时6、7成甚至更高。恰巧2011年台湾招商回台,也就是KY股的开放,公司毅然决然急转弯搭上那班火车,成为在泰国第一个回去的台商。
问:对于产业新南向的看法?
答:如果说是因为中美贸易战驱使产业南迁,进而带动泰鼎生意增加,这状况在短期内的能见度其实不高,毕竟还要经过报价、认证、量产等程序。但是从客户端组装厂那边传来的讯息,确实有在考虑慢慢移动,询问度明显上升,包括去越南、印尼、柬埔寨、泰国等。整体形势来看,我们身处东南亚的泰国有望受惠。
但南向迁移并没有想象中简单,早在十几年前,就有不少同业派人到东南亚视察,为什么最后没有过来?因为整个过程非常耗时,首先要找到土地,整地、签证、打桩、建厂等,至少花2~3年,3年后再开始请人、进驻设备、试产、认证等,最关键的是文化不同还要磨合,所以推动南向恐怕没那么容易。
文化融合 是最大关键
问:对于想南迁的业者有何建议?
答:关键是文化融合。泰国有一家日商,来了十几年都不算太成功,因为他们认为日本人是来管理泰国人的,国籍区别鲜明,造成文化上始终难以融合。也有其他业者的作法,把在大陆设厂成功的案例,整套复制到泰国厂来,这一套也成效不彰,因为文化始终保持着冲突。到东南亚国家发展,绝对不是“复制、贴上”,许多公司的管理只想把自己定位在高层,听不到底层的声音,倘若上下层无法衔接,会有解决不完的问题。因此首先要接受这里的人文,尊重这里的民族性,欣赏他并喜欢他,泰国人有优点,当然也有缺点,保留优点、改善缺点才是我们来到这里真正的目的,通过有效沟通,即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让公司管理层与基层双向沟通、无缝接轨,是泰鼎上下凝聚一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