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走势图

欢迎莅临广东省电路板行业协会,今天是
繁體中文|加入收藏
广东省电路板行业协会/深圳市线路板行业协会
协会杂志

崇达技术:中大批量占比逐渐提高,产品品类日益齐全

时间:2018-10-9  来源:耿琛看电子  编辑:
字号:


2015 年,崇达技术提出了“积极开拓中大批量市场”的发展战略,持续在非消费电子领域、在原有客户的基础上,积极开发中大批量订单。通过三年的持续战略转型,公司取得了阶段性地突破。2017 年度,中大批量订单(20平米以上)的销售面积占比达 67.33%,销售金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57%;公司订单的均单面积不断上升,从 2013 年的 7.56 平米 /单提高到 2016 年的 9.4 平米/单。2017 年度新增的订单金额中,70% 是中大批量订单,宣告公司转型成功,打开未来广阔成长空间。

 

一、崇达技术:全球领先的多品种印制电路板服务企业

 

(一)PCB领军企业加速崛起

崇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5 年,于 2010 年完成股份制改制并于2016 10月 在深圳交易所挂牌上市,是专业生产电路板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营业务为印制电路板(PCB)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可一站式满足客户对各种不同产品的需求。崇达技术通过先进的智能制造生产线,在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快速交货需求方面,形成了独特、有效的柔性生产模式及服务模式。

 

自公司设立至今,姜雪飞、朱雪花夫妇一直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公司最新披露的信息显示,姜雪飞、朱雪花夫妇两位股东合计持股比例超过67%。其余股东持股分散,无人持股比例超过 5%。因此公司实际控制人持股比较集中,对公司有很强的控制权。公司核心团队合作稳定,并具有长期合作经营的经验,在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和财务会计等方面各有所长,协同一致,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盈利能力业内领先,净利润增速创下新高

崇达技术现有厂房面积 20 万余平方米,2017 年生产产能约 240-280 万平方米,公司主要产品为小批量板,产品类型覆盖 HDI 板、背板、厚铜板、软硬结合板、埋容板、高多层板、立体板、铝基板、高频板等,可一站式满足客户对多品种产品的需求。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设备、工业控制、医疗仪器、安防电子、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

 

公司根据产品技术包括单面板、双面板、4-6层板、高层板、特殊板、HDI板,其中高层板是指层数在 8 层及 8 层以上的产品;特殊板包括厚铜板、电厚金板、铝基板、高散热板、高频板、阶梯板、软硬结合板等,公司生产的特殊板中主要以厚铜板为主。

 

崇达技术始终注重高端板材的研发,技术居于行业领先的地位,2017年高多层 HDI 阶梯板、光模块等高端板已经进入小规模量产阶段。板材销售也一直以高端板为主,过去几年高端板销售收入均占总营收 50% 以上,2013-2016 年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56%59%58%53%。(2017 年占比未披露)。

 


公司自成立以来经营稳健,公司总营收近年获得较快的增长,营收从 2015年的 17.6 亿迅速增长至 2017 年的 31.0 亿。优秀的成本管控助推公司归母净利润稳步提升。2018 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 18.1 亿,同比增长 22.58%;实现归母净利润 2.81 亿,同比增速 38.6%

 

(三)实施股权激励,彰显发展信心

崇达技术于2018330日发布了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向公司(含子公司)中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等113人授予限制性股票1200万股,占公司股本总数41,000万股的2.93%。其中首次授予975.4万股,占公司股本总数41,000万股的2.38%,占本次授予限制性股票总量的81.28%。预留224.6万股,占公司股本总数 41000万股的0.55%,占本次授予限制性股票总量的18.71%。本次股权激励覆盖的员工范围较大,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适应公司快速扩张的节奏。

 

从激励的考核目标看,首次授予激励对象的限制性股票的解除限售条件为2018-2021年净利润相对2017年净利润分别增长不低于10%/21%/33%/46%,对应四年业绩CAGR10%左右,高于中国PCB行业整体的年增速7%、世界PCB行业整体的年增速2%。较高的业绩考核目标、较长的解除限售时间彰显了公司管理层对于公司长期发展具有很强的信心。

 

(四)重视研发投入,发展核心技术

崇达技术自创立以来,紧跟国际先进技术的发展,积累起庞大的工程技术数据库,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品种的客户需求。在全面发展技术的同时,公司在许多单项领域也取得了突破,取得了大量的PCB相关的专利技术,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截止20171231日,公司累计专利申请量919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累计申请518项,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公司所发表的论文能够围绕高新技术和产品展开,有效体现公司技术水平。同时,公司也在积极与华中科技大学等院校开辟新型PCB行业产学研合作,提升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和创新性研发机制。

 


同时崇达技术与科研机构合作紧密,依托集团内的科研机构——“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企业技术中心”、“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国家CNAS实验室”、“辽宁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进行技术创新与技术储备,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科技力量。2017年公司研发投入1.32亿元,同比增长9.13%,占营业收入的4.24%;同时加大了研发人员的聘用力度,2017年公司有研发人员数量532名,同比增长4.72%,占员工总数的13.24%

 

二、PCB产业大转移,内资厂商优势显著

 

(一)行业复苏份额东移,中国发展一马当先

PCB行业作为电子元器件基础行业,产业规模巨大,但受宏观经济周期的波动影响较大。2014年前后受下游PC、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需求疲软和上游原材料铜箔涨价的影响,整体产值增长平缓。但2017年以来PCB的下游汽车、工控医疗等产品有着较快增速,有力支撑了PCB的增长。据Prismark 2017年底预测,2017年全球PCB产值增长率将超过7%。到2021年全球PCB行业产值将达到60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2.2%

 

从全球产业格局看,PCB 产业重心从欧美不断向亚洲地区转移,而亚洲地区产能又进一步向大陆转移,形成了新的产业格局。在2000年以前,全球 PCB 产值 70%分布在欧洲、美洲(主要是北美)、日本等三个地区。2008年至2016年,随着产能转移的不断进行,亚洲地区 PCB 产值接近全球的 90%,是全球 PCB 的主导,而中国大陆成为了全球 PCB 产能最高的地区。

 

欧美→日本→台湾→大陆的产业转移路径使得大陆地区 PCB 产能以高于全球水平5%~7%的速度增长。2008年至2016年,中国PCB产值全球占有率不断攀升,PCB行业产值从150.4亿美元增至271.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7%,远超全球整体增长速度2%左右。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产品市场,上下游产业链完整配套 PCB产业需求。近十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PCB 作为最接近终端产品的载体之一,在大陆地区的需求量将随着下游终端产品的火爆而持续增长。与此对应,大陆地区供给端也形成了“从铜箔,玻纤,树脂,再到覆铜板,最后制成 PCB”的完整产业链,能配套不断增长的生产需求。因此在需求推动下,行业产能顺利向大陆地区转移。

 

(二)大陆企业质地优秀,后来居上反超日台

伴随着对PCB产能承接的逐渐完成,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以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为核心区域的 PCB产业聚集带。据 CPCA 统计,2013 年国内 PCB 行业企业数量约 1500家,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长三角和珠三角两个地区的 PCB 产值占中国大陆总产值的 90%左右。中西部地区 PCB 产能近年来也扩张较快。近年来,部分 PCB 企业由于劳动力成本提升,将产能从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迁移到基础条件较好的中西部城市,如湖北黄石、安徽广德、四川遂宁等地。而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利用其人才,经济,产业链优势,不断向高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方向发展。数据显示,预计到2021年,中国 PCB行业产值将达320.4亿美元,占全球PCB行业总产值的比重上升至 53.0%

 

从厂商性质看,内资厂商贡献了大陆PCB产值的35%左右,合计约占全球PCB产值的18.3%,其余份额主要来自在大陆建厂的日台厂商。2015年以来,胜宏科技、崇达技术、景旺电子等多个优秀的内资PCB企业完成IPO,资金实力的增强帮助内资厂商扩大产能、完善经营,逐渐改变了大陆PCB行业的竞争格局。

 

内资厂商原本在成本及管理效率上就具有较大优势,营收体量逐步提升后,规模优势逐步凸显,伴随自动化产能释放,有望再度提升经营效率。日本企业相对来讲更注重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而在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方面,应对客户的需求以及市场等发生的变化能力偏弱,产业链缺乏弹性,在海外市场与崛起的中国厂商难以抗衡。这导致日本厂商产值迅速缩水,过去几年内产值占比大幅下降约 10%,市场份额被管理优良、效率出色的大陆厂商挤占。

 

台湾 PCB 企业多为苹果供应商,较其他消费电子设备,苹果产品质量更高,要求更严格,产品周期越来越短、产品更新迭代频率加速、及时应对变化实现量产是台湾企业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受前几年中高端消费电子爆发影响, 台湾 PCB产业繁荣,随着 iPhone 为主的中高端智能机全球出货增速放缓,主供中高端机型 FPC 的台厂份额占比提升至足够高水平,天花板渐显,同时低经营效益也导致厂商扩产意愿普遍收缩,纷纷向汽车电子领域转型。大陆厂凭借优异经营效率及盈利性,有望对日台厂逐步实现替代,产值份额及单机价值量占比逐步提升。

 

根据整理资料,大陆上市 PCB企业增速已全面领先台企,营收增速20%以上的台企寥寥无几,而大陆方面近年来少有企业营收增速低于该水平。不仅如此,在营收快速扩张的同时,大部分陆企同时注重管理和成本控制,保持了 20%以上的毛利率和9%以上的净利率,实现了市场和利润的双丰收,以景旺、崇达为代表的杰出企业甚至常年保持毛利率 30%+、净利率 15%,遥遥领先同行公司。在这样的情形下,陆企将逐渐蚕食原本台企和甚至不如台企的日企的PCB份额,完成弯道超车。

 

资料显示,台湾的PCB龙头厂商臻鼎、兴欣电子2017年营收分别为240143亿元,而优质的大陆企业景旺电子、崇达技术2017年营收为4231亿元,在下游70%在大陆,大陆企业具有充分竞争力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在全球PCB份额向大陆转移这个巨大的产业机遇中,随着大陆企业对台湾企业的替代,未来会出现一批产值200亿上的内资PCB厂商,成长空间巨大。

 

同时,中国PCB市场正处于爆发的初期,PCB全球4000亿市场份额,国内龙头仅1%市占率,全球龙头臻鼎近6%,因此我们可以合理假设内资PCB行业将在未来5-8年内加速行业集中,出现市占率6%左右的厂商。

 

三、多因素催化行业集中,百亿内资大厂将现

 

数据显示,内资前10PCB企业总营收2015上半年增速4.9%2016年增速21.4%2017年上半年增速将达26.5%,全年增速高达28.3%,内资大型PCB厂商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近几年PCB行业内部、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种因素正在催化行业集中,市场份额偏向于优秀的PCB 生产企业,行业集中度正在进一步提高:

 

(一)环保高压持续,规模效应凸显

PCB行业属于重污染行业,在电镀、蚀刻及印刷等生产环节会产生废水、固废及废气等污染物。近年来环保部门持续加大对行业环保治理的监管力度,采取电子监控、现场检查等多种手段实时监控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对环保不达标的企业采取关停、限期责令整改等手段进行处罚。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境保护税法”。作为我国第一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环境保护税法”将于201811日起施行。环保税开征后,预计每年环保税征收规模可达500亿元。

 

同年12月,由于环保因素,大陆PCB重镇昆山的PCB产业链拟集体停产,初步统计为刚性板49家,挠性板6家,环氧树脂3家,玻钎布3家,覆铜板1家,涉及到南亚、嘉联益、欣兴、沪电股份等大厂的近 2000万平方米产能,对应百亿以上营收。广东佛山、江门等地也受到环保政策的限制,关停了部分中小厂商。

 

环保监管趋严会增加PCB 生产企业对环保设备、环保人员及运行费用的持续投入,环保监管力度的加大迫使其规范环保投入,加大其经营成本。对于中小厂商而言,总费用在数千万的环保设施是巨大的资金负担,很多中小厂商只能被迫关停,而行业内的大型企业现金流充裕,有能力、有意愿投入环保设施。其次,在环保趋严的大趋势下,企业规模越大,环保投入的成本就越会被摊薄。这两个规模效应会使市场份额将会向行业内龙头企业加速集中。

 

(二)高端板考验定制工艺,技术门槛持续上升

过去十年伴随着电子电路行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元器件的集成功能日益广泛,电子产品对PCB 的高密度化要求更为突出,从产品结构看,单双面板和多层板占PCB一半以上,HDIFPC约占PCB市场的35%

 

根据 Prismark 的预计,从 2016-2021 6 年复合增长率来看,增速最高的是挠性板 3%,其次是 HDI 2.8%,多层板 2.4%,单/双面板 1.5%,封装基板 0.1%。总体而言,未来需求仍然偏重高阶产品,HDI板、多层板增速领先,将会成为新增产能扩产方向。

 

多层板具有原材料品种多、生产流程长、工序多等特点,企业必须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才能保证自身的正常运营。各类PCB产品虽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工艺,但更重要的是根据基材厚度和材质、线宽和线距的精度要求、设计结构和生产规模以及客户指定的其他专门要求,确定不同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定制化程度非常高。由于下游电子产品精密性和生产模式的特点,PCB品质不稳定或交货不及时均会较大程度影响客户对产品的信心。因此,公司对客户的响应速度,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准时交货能力是PCB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多层板的生产工艺非常复杂,内层金属化连接是多层板可靠性的决定性因素,对孔壁的质量要求比双层板要严,因此对钻孔的要求就更高。另外,多层板每次钻孔的叠板数、钻孔时钻头的转速和进给量都和双面板有所不同。多层板成品和半成品的检验也比双面板要严格和复杂的多。多层板由于结构复杂,所以要采用温度均匀的甘油热熔工艺,而不采用可能导致局部温升过高的红外热熔工艺等。这就导致多层板在提供样品和量产的生产周期上时间相对较长,更加考验厂商定制化服务效率。

 

可以看出,全球PCB产品高端化的趋势会带来行业技术门槛的上升。而研发工程师团队和高精度的制造器械对于企业而言是一项很高的固定成本,随着技术门槛的上升,难以支付这项技术成本的小厂商只能竞争15%左右的低端板市场,而行业内高端板的市场份额将继续加速向大型厂商集中。

 

(三)下游行业集中加速,PCB小厂受挤压

PCB 下游应用领域几乎涉及所有电子产品,主要包括通信、航空航天、工控医疗、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行业。2016年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合计占 PCB总需求的70%左右,为需求占比最大的三大应用领域,过去510年,多个应用领域出现了产业集中的趋势。

 

以智能手机为例,2012年占据中国市场智能手机份额的前三大厂商为三星、联想和华为,市场份额分别约为22%11%10%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的三甲厂商是华为、oppovivo,市场份额分别约为23%17%16%5年间前三和前十厂商的市场份额总和都有所提升,同时大小厂商差距更加明显,行业进一步集中。

 

由于PCB设计结构和生产规模需要满足客户指定的专门要求,以确定不同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定制化程度非常高,所以下游大型企业一般会和大型PCB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以保证供货质量可靠。下游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使得PCB小厂能够得到的订单数量减少,份额受到挤压,从而倒逼PCB行业集中。

 

类似的现象在PCB各下游行业中屡见不鲜,过去五到十年,计算机、通讯设备、医疗设备等行业集中度上行明显。相关数据显示,PCB行业集中度也在明显提升,而且呈加速集中的趋势。

 

(四)自动化改革提速,新老设备差距大

五到十年前,中国PCB行业还未进入爆发期,发展速度不快,人工成本相对低廉,自动化设备技术还有一定的资金壁垒,相对成本较高,绝大多数工厂在追求短期的利益情况下,选择低廉的人工成本模式。随着自动化技术的成熟,人工成本的逐年增加,产品工艺及利润的下降前提下,自动化是降低成本及提高利润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以一家营收在1000万元左右的PCB工厂为例,原来由于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比较低而所需要的收放板操作人员在200人左右,如果实现自动化连线后,就不需要收放板操作人员,只要巡线人员即可完成。此外,在PCB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由于人为的原因造成板面的刮伤现象经常发生,这部分不良率或在报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板面在作业人员操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板面污渍或垃圾,这部分不良率或在报废中同样不可忽视;实现自动收放板后,成本增加但产品品质得到提升、报废率大幅下降。又如一条电解清洗线或刷磨清洗线原来需要两个人专门来收放板,但实现自动化连线后可能23条线才需要一个人来更换板架或巡线便可完成。在进行设备自动化投资后人员的减省、效率的提升、品质的保证等综合效益得到大幅优化。

 

过去几年,崇达技术不断对生产线及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升级,不断的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提高自动化水平。公司自2013年下半年开展的“标杆管理、流程优化、绩效量化”的管理活动和对自动化设备的投入的效果已显现,六年来公司人均收入和人均净利润呈爆发增长的态势,人均收入从2012年的29.6万增加至2017年的77.2万,人均净利润从2012年的3.6万增加至201711.1万,分别约翻了23倍。

 

PCB行业生产和管理水平比较低、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低廉的劳动力价格的时代已经过去,在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的今天,PCB产业的目标应该是转移到提高生产率,更关键的是实现PCB产业优化升级和结构调整,实质上是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到提高生产率和高附加值的产品上,即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自动化生产程度,大量减少操作人员,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或者改革生产工艺与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把需要劳动密集型而量大的PCB制造实施自动化生产。

 

同时,工业4.0浪潮的到来使自动化改革不断提速,新设备的后发优势很大,每一代技术革新的新设备和老设备盈利能力差距越来越大。故对于PCB厂商而言,不但要采用自动化,还要尽可能采购最先进的器械。但设备不断的更新换代对企业资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无力投资新设备的小厂商和大厂商的盈利能力差距将越来越大,最终表现为全行业份额向头部厂商集中。

 

四、产能、品类不断扩充,崇达技术继续领航

 

(一)转型中大批量,驶入更广市场

公司是全球小批量PCB行业的领先者,凭借着专业的市场定位以及多年技术与经验的沉淀,形成了独特、有效的服务模式和快速反应客户需求的能力。但小批量板市场规模较小,只占整个PCB市场的15%左右,为实现成为世界一流的线路板企业的愿景,3年前公司提出了“积极开拓中大批量市场”的发展方向。 

 

小批量模式最主要的特征表现为平均订单面积小,订单数量和订单品种多。公司通过长期的积累,已经具备了合理安排生产系统、使公司的生产系统能够对客户纷繁多样的需求做出及时、快速反应的管理技术和能力。公司利用先进的ORACLE ERP系统,结合条码管理技术,不断优化生产流程,建立起了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生产。小批量板与大批量板的生产流程、工艺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大批量的流程更为顺畅一些,效率会更高一些,公司由小批量向中大批量转型,不存在实质性障碍,而且相关设备还有所助力。

 

2015-2017年,公司持续在非消费电子领域、在原有客户的基础上,积极开发中大批量订单,通过三年的持续战略转型,取得了阶段性地突破。2017年度,中大批量订单(20平米以上)的销售面积占比达67.33%,销售金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7%;公司订单的均单面积不断上升,从 2013年的7.56平米/单提高到2016年的9.4平米/单。2017年度新增的订单金额中,70%是中大批量订单。

 

(二)募投项目落地,突破产能瓶颈

2015年,公司批量 PCB 板的年产能为 131.4 万平方米,产量为 117.16 万平方米,产能利用率达到了 89.16%。随着公司订单的大量增加,公司预计面临着产能不足的困境。2016年公司通过IPO募集资金,投资小批量 PCB 生产基地(江门二期)建设项目。募投项目主要用于小批量高层板和HDI板,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小批量HDI线路板24万平方米、小批量高层板(8层以上)24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项目预计2018年底达到预定产能。公司20171213日发布关于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的公告,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拟募集资金总额 80,000万元,所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崇达技术总部运营及研发中心、超大规格印刷线路板技术改造项目、高多层线路板技术改造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从时间上看,募投项目将在2018年底、2019年中逐渐达产,助推公司有力突破产能瓶颈,华创证券预计下半年崇达技术PCB产值和营收都有望再上一个台阶。

 

(三)入股三德冠,丰富产品类型

公司201872日发布公告,拟以自有资金1.8亿元收购深圳三德冠精密电路20%股权,并拟12个月内继续收购40%股权。三德冠作为国内领先的挠性线路板制造商和服务供应商,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和可持续研发能力,拥有一流的研发团队和多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品主要应用于显示模组、触控模组等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领域。

 

三德冠凭借一流的研发技术水平、高质量且稳定的产品品质、丰富的产品结构和成熟产品工艺、短交期交货和快速反应能力,与京东方、天马、亚马逊等知名客户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在行业内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三德冠经营稳健、业绩优秀,每月产能超过45000平方米。2017 年三德冠收入为7.5 亿元,净利润为5044万元,2017年净利润率及ROE 分别为6.8%32%2018 年三德冠依然增长迅猛,第一季度未审计收入为2.1 亿元,净利润为1880 万元。三德冠的管理团队具备较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在成本控制、质量管控、客户拓展方面与很多同行业上市公司相比具有更强的优势。

 

公司收购三德冠,将开拓公司挠性线路板产品布局,快速拓展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应用领域,获得京东方、天马等知名客户资源,并通过采购渠道、客户渠道、生产技术、管理经验的整合,充分发挥协同效应,为公司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优化生产成本、降低费用、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业绩,增强公司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优势。

 

(四)公司经营稳健,业绩长居上游

 

1、客户分散风险低,高议价能力打造高毛利

公司下游客户比较分散,与世界500强及各行业领头企业达成了友好合作,包括与艾默生、博世、施耐德、霍尼韦尔、3M、飞利浦、中国中车、东芝、松下、伟创力、康普(Commscope)、海康威视、大华科技、富士通(Fujitsu)、麦格纳(Magna)、村田制作所等都达成了稳定的合作,与谷歌(Google)、三星(Samsung)等达成了合作意向。在新兴行业客户开发方面,目前机器人、无人机、可穿戴、VR/AR、智能POS机等新兴行业发展迅速,公司已经与新松机器人、臻迪机器人、零度智控、Leap Motion、乐相科技、华智融、Gertec等客户进入了稳定的合作阶段。

 

2016年和2017年公司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为25.85%24.30%,对单一客户依赖较小,公司议价能力强,毛利率在业内处于业内领先水平。

 

2、成本管控优秀,三费保持稳定

公司由小批量板生产起家,精细化管理以及柔性制造水平高,建立了独特、有效的柔性生产模式及品质控制流程。公司按照国际标准和客户标准对出货品质进行检验与控制,及时跟进产品出货后的品质表现,并对客户的品质异常反馈采取快速有效的改善行动,并依据国际标准和客户标准建立来料检验规范,持续跟踪与推进供应商质量改善活动,建立与保持与供应商的良好合作伙伴关系。优秀的管理体系让崇达技术有着高于同行的生产效率和成本管控水平。从近三年的三费率来看,公司销售费用率稳定,管理效率的有效提升使管理费用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7年前后自动化改革逐渐落地带来的改善尤为明显,当年管理费用率下降1.5%9.5%左右;公司财务费用率稳定,2017年公司发生汇兑损失2443.9万,而2016年公司取得汇兑收益1229.9万,汇率波动导致的汇兑损失是2017年财务费用率有所上浮的主要原因。

 

3、公司运营能力卓越,现金流无忧

从公司运营的角度看,公司始终开始重视现金流问题,注意控制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控制成本上的现金支出,经营稳健,现金流健康。经营性现金流处于行业内上游水准,2017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1亿。从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占净利润比重看,崇达表现也同样优秀,现金流高于净利润,占比 159%,处于行业内领先地位。